各单位:
根据《信阳学院重点学科建设与管理办法》(校研字〔2024〕5号)及2025年学校相关工作计划,决定组织开展第二批校级重点学科立项建设申报工作,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建设原则
1.聚焦优势,引领发展。突出重点学科建设的龙头带动作用,紧密结合学校办学定位、发展规划、区域发展需求以及办学层次提升布局重点学科。坚持久久为功、持续发力、扶优扶特,凝练学科方向,厚植学科特色,创新组织形态,优化资源配置,以重点学科建设引领学校内涵发展。
2.目标导向,服务需求。围绕国家重大战略、河南“十大战略”和信阳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需求、重点领域,结合我校实际情况,聚焦解决制约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技术和瓶颈问题,完善重点学科布局,培育创新发展优势,培养急需适用人才,加快科技成果转化。
3.突出成效,强化管理。建设学科针对期中(2027年底)和期满(2029年底)分别确定可实现、可考核的建设目标与预期标志性成果,明确要解决的理论和现实问题、实现路径和成果清单,强化学科组织体系,健全学科运行机制。学校将按照相关规定对建设学科进行年度、期中、期满考核。
二、立项条件
1.学科方向。紧扣国家重大战略和我省创新驱动、科教兴省、人才强省战略,已形成若干个相对稳定、特色鲜明的学科方向,具有良好发展前景,对促进经济社会发展、高等教育改革创新作用显著。所申报专业学位类别的学科方向3个左右。
2.学科队伍。有学术造诣较深、年富力强、学风正派、在省内外同领域有较大影响的学科带头人;有一支年龄、学历、职称和知识结构较为合理的学术队伍,主要学术骨干在省内外同学科领域有一定影响力。学科带头人和主要方向带头人原则上应具有高级职称、博士学位,且近5年来要主持过省部级及以上项目(课题)或获得过省部级以上科研奖励(前3名)。
3.人才培养。具有丰富的人才培养经验,有完善的本科生培养体系,已培养相当数量的高质量本科生,并受到社会和用人单位好评。
4.科学研究。近5年来,学科承担有一定数量的国家或省部级科研项目,已取得较高水平的科研成果,在相关领域的人才培养、师资队伍、科学研究、成果转化等方面取得较好成效,在本学科领域有较大的学术影响。
5.平台建设。具有对本学科发展有较大支撑作用的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人文社科研究基地等科研平台或人才培养基地。教学、科研条件处于省内同类学科先进水平,有良好的图书文献和现代化信息保障体系等。
6.合作交流。学科学术氛围浓厚,国内外学术交流活跃、科研合作紧密。
7.其他方面。各申报立项建设的重点学科,参与人员不得交叉重复,各类成果、平台、项目等不得交叉重复。
三、申报要求
1.已经立项的河南省重点学科、校级重点学科不得申报,其学科带头人也不得作为第二批校级重点学科带头人。
2.关于学科名称和代码,以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和教育部印发的《研究生教育学科专业目录(2022年)》为基本依据。
3.第二批校级重点学科建设周期为2025—2029年。
4.各学科建设单位要高度重视、认真开展论证申报工作,梳理学科建设成果,如实填写申报内容,完善优化申报材料,并对申报材料的真实性、有效性负责。申报材料严重失实的,将取消申报资格。
四、材料报送
1.各申报学科及时组织人员填写《信阳学院校级重点学科申报表》(以下简称《申报表》)和支撑材料,以及《信阳学院校级重点学科申报汇总表》(以下简称《汇总表》)。
2.各申报学科于4月10日前将《申报表》及支撑材料纸质版胶装5份报送至科研处,同时发送《申报表》《汇总表》支撑材料电子版到科研处邮箱:xyxykyc@163.com。
3.各申报学科要严格按照规定的时间节点和规范格式要求提交材料,逾期或材料不规范的,视为放弃。
联系人:王科翰0376-3011907
科研处
2025年3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