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别山讲坛——我们今天该如何看待文庙、学庙与庙学

发布时间:2020年12月14日发布人: 来源: 浏览次数:

12月11日,信阳学院中国庙学研究中心揭牌仪式暨首场学术报告会在人文楼208会议室隆重举行。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湖北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华中师范大学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周洪宇教授,我校理事长高云、校长王北生、党委书记郑先明、战略发展咨询委员会主任熊健民出席本次活动。学校中国庙学研究中心研究人员、教育学院和社会科学学院师生代表参加了活动。王北生主持了揭牌仪式和学术报告会。

报告会前,周洪宇、高云共同为“信阳学院中国庙学研究中心”揭牌。高云、王北生共同为周洪宇颁发“信阳学院中国庙学研究中心总顾问”聘书。

周洪宇作了题为《我们今天该如何看待文庙、学庙与庙学》的学术报告。从历史渊源、释意与分类三个方面详细阐释了文庙、学庙与庙学的概念,强调了书院与文庙、学庙之间的区别,即书院的“自由讲学”,与官学只能传授儒家之学、以应考为目的有着本质区别。他认为,文庙、学庙与庙学产生发展大致可分为六个时期,即夏商周三代“学”中出现祭祀行为——孔子卒前的孕育期、孔子卒后建首座孔庙——汉朝定儒术于一尊的初创期、汉初——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发展期、唐朝“庙学合一”制度化——清末“庙”“学”分离的繁荣期、清末——改革开放前的衰微期、改革开放后至今的复兴期,每个时期各有发展特点。

周洪宇指出,文庙、学庙非常注重处理如下六方面内容:祭祀重地与政治一统、信仰之所与文化认同、精神殿堂与灵魂安顿、教化场所与人才培养、文管机构与社会治理、建筑巅峰与凝固的音乐。他认为,通过学庙与庙学教育功能的发挥,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学说和意识形态得到广泛传播,培养了一大批认同并忠诚于国家和民族的儒士,又通过科举制度,产生了一支庞大的官僚队伍,为统治者源源不断地提供合格吏员,建立了更加坚固的政治统治基础。

周洪宇的报告引发了与会师生的热烈讨论。在互动环节,师生代表分别就“学习与文庙有关的内容对我们的教育学习有什么意义”“应该用什么方法学习文庙文化,文庙文化博大精深,怎样深入了解它的实质”等进行提问,周教授热情给予了解答。

王北生在主持报告会时指出,周教授的学术报告旁征博引,深入浅出,总结历史、立足现实、面向未来,通过庙学史呈现了中国古代的学校史和教育史,让大家深切感受到中国古代颇具特色的文庙及庙学制度的魅力。报告既有政治高度,又有思想深度,既有理论厚度,又有学科宽度,还有关照现实的温度,为庙学研究指明了政治方向、价值取向和学术导向。希望大家会后认真学习、领会消化。相信研究中心在周教授的关心指导下,一定会取得丰硕的科研成果。

上一条:2021年大别山讲坛预告(一) 下一条:大别山讲坛——油画创作问答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