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国权教授赴上海参加第十四届海峡两岸暨港澳地区教育史论坛

发布时间:2023年09月29日发布人: 来源: 浏览次数:

2023年9月21日至23日,第十四届海峡两岸暨港澳地区教育史论坛在上海华东师范大学举办,来自北京师范大学、厦门大学、浙江大学、华中师范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台湾师范大学、澳门大学等数十所高校的110多位专家学者,在疫情中断三年之后再一次相聚在一起,就“教育史研究前沿与新趋势”“教育史与跨学科研究”“中外教育史比较研究”等问题展开讨论,浙江大学的田正平教授、华中师大的周洪宇教授、华东师大的丁钢教授、台湾师大的周愚文教授、厦门大学的刘海峰教授、澳门大学的郑振伟教授等十多位专家学者所做的主题报告,让人受益颇多。尤其是周洪宇教授所作的《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与全球教育史研究》学术报告,在与会学者中引起较大反响,为如何运用马克思的世界史观来建构全球教育史观和理论体系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和研究范式。

赵国权教授在第一分会场作了《崇儒视域下的书院“庙学化”研究》的学术分享,认为书院自宋朝成为一种重要的教育教学机构,不仅建筑布局、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等日渐向官学倾斜,朝廷还通过赐额、赐书、赐田及各级官府通过人员聘用、经费拨充、分配科试名额等举措对书院予以强力支持,激励天下书院人努力经营书院各项事业,致使书院“官学化”或“半官学化”特征日益明显。在书院官学化的同时,为维护政统、彰显道统和赓续学统,通过对官学中庙学礼制的因袭与创新,将祭祀空间与教学空间予以合理建构,呈现出“完全庙学化”和“不完全庙学 化”两种相关联的教育形态,既为书院赢得更大的发展空间,又促使书院努力践行“成圣成贤”教育目标及树牢书院人儒教文化信仰的神圣使命,让儒教的政治及社会根基更加牢固,这也是儒教始终未被他教所取代、中国始终未 能成为宗教国家的重要原因之一。所形成的书院庙学文化,又深刻影响到韩国、日本等中国周边诸多国家和地区,构成东亚儒学文化圈上的重要一环。

上一条:赵国权教授赴江西吉安参加书院学术研讨会 下一条:司法救济与法律规范研究中心举行“青年教师科研能力与实务能力提升”讲座

关闭